班服的优缺点

分类栏目:班服资讯

发布于 暂无评论

    现在班服文化风靡学校,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服,处处都可看到三三两两 穿着相同衣服的同学。 一样新事物总是不会完美无缺, 今天就让我们来讨论讨论 班服的是与非。

    小的时候,我们都穿着学校统一的校服,对服装没有什么太大的要求,随着年龄的增长, 我们开始厌烦校服毫无审美可言。 定制班服开始成为学生群中的一个传统, 学生们企图通过参与其中使自己的班服更具特色, 与众不同, 在班服的 设计过程中,大部分同学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,于是出现了所谓的“班服热”。 与校服最大的区别是,班服多为学生自行设计,多姿多彩,上面印着充满个性的励志语,班徽则成为最大的图案来源。校服不受欢迎倒不在千篇一律 , 除了面料、销售等问题外,关键是设计水平上不去。大街上的同学们,校服松松垮垮 , 肥肥大大 , 看上去一点都不美。


    如果说校服从某种角度可以体现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,能反映出一个学校所独具的风格特色, 同时也可以提醒学生加强自律意识, 在日常行为中为学校争光, 那么班服又何不是一种团体精神的体现。更不必说, 多年来校服千篇一律的面孔让不少讲求个性的同学感到了沉闷。现在有班服闪亮登场, 既是对校服不足之处的补缺, 也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。个性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。个性是创造精神的翅膀。成功的教育, 不但是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, 更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。 智力因素可以争一时之短长, 非智力因素却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。学生自行设计班服的过程,从构思款式到选择面料再到联系制作厂家,就是张扬个性、培养非智力因素的过程。


    校服也许并不意味着扼杀美感和个性 , 重要的是要有美感和个性的人去设计, 但现在的校服就是缺少美感和个性。


    由校服到班服 , 尽管维护统一的宗旨照旧 , 但范围缩小了 , 一校多制 , 自由度明显有提高。打个也许不太恰当的比方 ,这就如同从人民公社至包产到组 ,虽然尚不及包产到户彻底 , 毕竟人少好办事 , 效率还是上去了。有人也许要想学校下面是班级,班级下面是小组,小组下面是个人,班服已经有了,组服还会远么 ? 组服若也有了,“个服”还会远么 ? 不知这是乘胜追击还是得寸进尺 , 反正长期缺乏自由结果往往容易滑向无组织无纪律 , 变成彻头彻尾的个人主义。


    以前我们总担心学生穿着攀比,而我们现在的班服,一件价格也不高还可以接受。而且有不少同学买班服的钱是从零花钱里省下的。但有的班级,一买就好几套, 虽然买一件还可以接受, 但买许多套对于个别同学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。


    但班服还有一个作用,为衡量校服的性价比提供了一个座标。这几年,一些学校的校服因物无所值而广受诟病。有了班服作参照, 有助于校服物有所值。 也可以作为同学们心理追求的坐标, 积极向上的设计,洋溢个性的设计,夸张荒诞的设计,充分反映同学们的心理状态。


    班服并不是被所有同学所喜爱的。 作为 90后的新一代, 同学们都更有个性和想法, 特立独行的他们有时并不喜欢统一,而班服本身所象征的意义就是一个群体的符号,个别追求个性的同学不喜欢被贴上标签,求异心理使他们在拿到班服后冷落排斥它。再者,班服的设计往往是折中的,是协调大部分人意见的结果, 所以班服的样式并不能体现每个人的想法, 符合所有人的口味, 于是班服被冷落 在衣橱里在所难免, 校服也就更不用说了。 穿统一的校服或班服并不就意味着集体观念的强大, 他们认为穿着是展现他们个性的途径, 不穿班服也并不影响自己对班集体的热爱。这也正是学生张扬个性的另一种表现。


    所以综上,我认为班服是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,虽然有瑕疵但也值得喝彩。